服务分类
  • 国内知识产权
    专利服务
    发明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PCT国际专利申请
    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转让
    商标服务
    商标注册申请
    商标变更
    商标续展
    商标转让
    商标许可备案
    商标补发/出具证明
    商标注销
    马德里国际注册
    商标国际单一注册
    著作权服务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植物新品种权
  • 涉外知识产权
    欧洲
    欧洲专利申请(EPO)
    欧盟商标注册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俄罗斯
    阿尔巴尼亚
    爱尔兰
    比荷卢(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冰岛
    波兰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丹麦
    芬兰
    黑山共和国(前南斯拉夫)
    捷克共和国
    克罗地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罗马尼亚
    马耳他
    马其顿
    摩尔多瓦
    摩纳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尔维亚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危地马拉
    伯利兹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巴拿马
    巴哈马
    古巴
    牙买加
    海地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秘鲁
    尼加拉瓜
    亚洲
    日本
    韩国
    印度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约旦
    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
    菲律宾
    孟加拉国
    朝鲜
    塞浦路斯
    斯里兰卡
    塔吉克斯坦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文莱
    乌兹别克斯坦
    亚美尼亚
    叙利亚
    以色列
    印度尼西亚
    越南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柬埔寨
    吉尔吉斯斯坦
    格鲁吉亚
    不丹
    巴林
    尼泊尔
    也门
    缅甸
    马尔代夫
    黎巴嫩
    老挝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基里巴斯
    所罗门群岛
    汤加
    图瓦卢
    瓦努阿图
    西萨摩亚
    新西兰
    斐济
    巴布亚新几内亚
    非洲
    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ARIPO)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PAI)
    南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安哥拉
    佛得角共和国
    冈比亚
    卢旺达
    毛里求斯
    尼日利亚
    博茨瓦纳
    布隆迪
    刚果金
    吉布提
    加纳
    津巴布韦
    肯尼亚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乌干达
  • 知识产权交易
    商标品牌
    第01类 工业化学品
    第02类 颜料油漆
    第03类 日用化学品
    第04类 工业油脂
    第05类 医药制剂
    第06类 五金器具
    第07类 机械设备
    第08类 手工用具
    第09类 电子产品
    第10类 医疗用品
    第11类 家用电器
    第12类 运载工具
    第13类 军火烟花
    第14类 珠宝首饰
    第15类 乐器
    第16类 文具用品
    第17类 橡胶绝缘
    第18类 皮革皮具
    第19类 建筑材料
    第20类 家具工艺
    第21类 日用器具
    第22类 缆绳袋子
    第23类 纺织纱线
    第24类 床上用品
    第25类 服装鞋帽
    第26类 饰品编带
    第27类 地席墙帷
    第28类 娱乐器械
    第29类 食品调料
    第30类 副食调料
    第31类 林业农业
    第32类 啤酒饮料
    第33类 酒精饮料
    第34类 烟草烟具
    第35类 广告销售
    第36类 金融地产
    第37类 建筑维修
    第38类 通讯服务
    第39类 运输旅行
    第40类 材料处理
    第41类 教育娱乐
    第42类 设计开发
    第43类 餐饮住宿
    第44类 医疗美容
    第45类 法律服务
    专利技术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人类生活必需
    作业;运输
    固定建筑物
    物理
    电学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版权软件
    文字作品
    艺术作品
    美术、建筑作品
    摄影作品
    电影作品
    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计算机软件
  • 法律服务
    行政诉讼
    商标
    专利
    维权/应诉
    法律顾问
  • 科技项目
    高新企业认定
    知识产权贯标
收藏
我国海关总署将“依法拍卖没收的侵权货物公告” 
商城价: ****
评论:0
收藏:0
购买数量:
产品保证
贴心服务
快速响应
售后保障
快捷支付
专业团队
担保交易
详情介绍
评论(0)


我国海关总署“依法拍卖没收的侵权货物公告”

摘要:

(知识产权网报道)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海关总署日前对《海关总署关于依法拍卖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的公告》〔公告(2007)16号〕进行解读。

详细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无法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

  将侵权货物进行变卖和拍卖,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的。它有利节约,防止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由于变卖和拍卖货物时,必须清除侵权标识,保证不给权利人造成损害。有关国家的法律也有类似规定,比如美国关税法第133章第133.52节的规定,海关对于没收后超过90天的货物,如果不能移交给有关政府部门或赠送给福利机构,可以公开拍卖。

  这就是此次公告中明确的内容,侵权货物被拍卖前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完全清除有关货物以及包装的侵权特征,包括清除侵权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以及侵犯其他知识产权的特征。对不能完全清除侵权特征的货物,应当予以销毁,一律不得拍卖。二是海关拍卖侵权货物前应当征求有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意见。

  明确这两点,可以更好地规范海关拍卖侵权货物工作,增加海关执法的透明度,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知情权。

根据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海关对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

1、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2、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

3、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无法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

4、侵权特征无法消除的,海关应当予以销毁。

  海关将一部分可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侵权货物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目前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十分不平衡,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海关将没收的侵权货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既可以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又可以节约社会资源,避免浪费。为了保证侵权货物不以任何形式流入商业渠道,海关总署还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签定了合作备忘录,对红十字会系统分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侵权货物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捐赠活动的合法性、有序性、有效性,保证在不损害权利人的利益的前提下做到“物尽其用”。

  考虑到权利人有权处置自己的权利,所以,如果权利人愿意收购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海关可以有偿转让给权利人。

  如果侵权货物不适合捐赠,且权利人也没有收购意愿,那么海关可以在清除侵权标识后进行拍卖,这也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的。

如果侵权货物不能以上述方式进行处置的,那么海关就必须销毁侵权货物。

美国海关是怎么处理的呢?

  美国海关对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执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美国关税法》(American Tariff Law,1930)第337节(“337条款”)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规定对进口到美国的侵权货物发起的调查及相关措施;

第二部分是由美国海关根据《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简称U.S.C)[5]和《美国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简称CFR)[6]的有关规定对商标和版权等实施的海关保护。根据《美国关税法》第337节,展开“337调查”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相关企业获得赔偿,而是要排除国外产品的不正当竞争。因此,ITC根据“337调查”所提供的救济措施是通过颁布排除令(Exclusion Orders)、[7]停止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s),[8]以及在调查程序中的临时救济措施(Temporary Relief)等,排除或停止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物品的进口和进口之后在美国国内的流通,其救济措施不包括对没收侵权物品的处置。

美国对海关没收的侵权物品的处置方法规定于19 U.S.C 1526和19 CFR§133.52。

  19 U.S.C 1526规定了海关没收的假冒商标商品的处置方法,具体为:

(1)销毁假冒商标的商品;

(2)如果这些商品是安全的、对身体无害的,在征得商标持有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在将假冒商标去除后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送至需要的联邦、州或地方政府机构;②捐赠给需要的慈善机构;③没收90天后,有海关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出售之前需要确定没有政府机关或慈善机构需要这些商品。

  19 CFR§133.52规定了海关没收的侵犯商标、商号专用权和着作权物品的处置方法,具体为

(1)对于假冒商标以外其他侵犯商标和商号专用权的物品,在清除掉侵权标记后按照海关处理其他侵权货物的程序处置(dispose);

(2)对于侵犯着作权的货物,一律销毁(destroy);

(3)对于假冒商标的物品海关的处置方法同19 U.S.C 1526的规定。

  从上述美国对海关没收的侵权物品的处置方法来看,其与中国海关处置侵权物品做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销毁是对侵权物品的基本做法,而在我国相关法律中,销毁是在其他处置方法不能使用时的一种兜底性措施;

(2)对于侵犯着作权的货物一律销毁,而在我国相关立法中,侵犯着作权的货物的处置方法与侵犯其他知识产权物品的处置方法是相同的;

(3)对于假冒商标商品的除了销毁以外的其他所有处置方法都须在商品安全、对身体无害且征得商标权人同意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我国相关立法中,没有商品安全对身体无害的条件限制,也没有明确所有处置方法必须以商标权人的同意为条件,仅仅给了知识产权人一个收购的机会和拍卖之前征求其意见的机会。上述第(3)项区别正是2007年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诉求双方争议的核心。

  在分析了中美两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物品海关的不同处置方法之后,我们已基本弄清了美国此项诉求的缘由以及双方争议的焦点。但是,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并非中国在此项争端中胜败的关键,中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物品海关处置方法正当与否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WTO的相关规定,即能否在TRIPS协议的相关条款中获得支持。


贴心服务
服务贴心、周到
顾问一对一服务

快速响应
7*24小时在线
节假日专人值守

快捷支付
支持在线支付,
便捷、安全可靠

专业保障
大的专业团队
让您无后顾之忧